“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召开2024-2025学年下学期集体备课会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5-04-27浏览次数:110

本网讯通讯员原琳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大原创性论断的重要意义,引导大学生不断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25年4月25日下午2点,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全体授课教师,于数字马院思政名师课堂研磨中心召开2024-2025学年下学期集体备课会。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教务处副处长杨鹤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金殿中出席会议。会议由教研室主任原琳主持。

此次集体备课会共分为三个阶段。备课会第一阶段,原琳老师围绕如何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谈了自己的思考:首先,教师要深刻领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大原创性论断的重大意义;其次,教师要向学生讲清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民族团结和共同体意识的发展与突破,讲清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思想、新部署、新要求;再次,发挥思政课政治引导的基本功能,注重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五个认同”;最后,教师要教育引导学生直面民族问题的复杂性,积极回应和详尽阐释新时代民族工作中存在或可能产生的新旧现实问题,驳斥和反击错误价值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集体研讨环节,何瑾老师提出可以通过具体案例向学生展示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中,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告别绝对贫困,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取得的巨大成就从而引导学生增强“五个认同”。孔凡敏老师认为“两个结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园,通过调研访谈等方式,鼓励各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加深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与理解。刘志来老师立足教材内容,指出教材各章节中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联系最为紧密的几个部分,并对如何融入教学谈了自己的感想。

备课会第二阶段,朱波老师以“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地理基础”为题,深入解读了中国五千年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起源、形成及发展,给老师们带来一场深度与广度兼具的知识盛宴。

备课会第三阶段,朱冉琦老师围绕“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通过15分钟真实的课堂展示,直观呈现了青年教师的风采与魅力,教学讲授逻辑严谨、案例精准、语言流畅,为现场教师展示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


最后,杨鹤教授、金殿中书记分别对此次集体备课会进行了点评和总结。教授肯定了此次集体备课会准备充分、内容丰富,希望马克思主义学院能以常态化教研活动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金殿中书记在总结中指出此次备课会研讨聚焦、精彩纷呈,备课会从多个维度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现了马院青年教师的良好风貌。同时对授课教师,金殿中书记又进一步提出三点要求:一是教师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教师要深研教学内容,在融通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传承与创新中,阐释好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把握好思政课“内容支撑”;三是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法,用理论的高度、实践的深度、思维的广度和教学的温度切实有效地提高课程的抬头率、点头率和点赞率。

通过本次集体备课会,参会老师充分交流分享教学经验、教学资源,共同解决教学疑惑,为进一步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