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任务目标
贯彻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落实中宣部、教育部发布的课程建设通知和标准,将形势与政策课建设成为一门内容规范化、教学平台稳定化、学习过程科研化、考核方式多样化、实践教学国情化,深受学生欢迎思想政治理论课。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为5个方面:(1)教学内容规范化,实现方法与内容、总体与常规、变与不变、普遍与本土的内容统一;(2)教学平台稳定化,做到学校权威报告、学院热点讲座、课堂系统讲授的统一;(3)学习过程科研化,形成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过程、使研究贯窜整个学习过程;(4)考核方式多样化,在教务部门统一安排下,以教师自主考试为主,开展采用开卷考试、写论文等多种形式,开展学年考核。(5)实践教学国情化,以国情为中心的实践教学,国情认知、国情调研、国情考察。
二、主要措施
1.建立健全教育教学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委宣传部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负责,教务部门、学生工作部、团委直接参与的教育教学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落实鄂高工委[2007]35号文件,“学校形势与政策课在校党委领导下进行,由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明确一名副书记和副院长主抓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工作。党委宣传部负责形势与政策教育内容的把关并参与教学计划的宏观指导,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门具体组织实施,学工部和各学院党团学生管理组织部门直接参与实施,教务处统一负责有关教学教务管理工作。”
2.以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为重点,加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管理。从编制教学计划、明确教学要求、建立教学组织、开展集体备课、建立成绩档案、反馈教学信息等方面,全面加强课程建设。完善教师跟班制和学年考核制,强化教学管理。
3.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新方式和新途径。
(1)建立集中统一多方参与的 “1+4”组合式实践教学模式。
“1”即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主体,研究确定形势与政策实践主题,组织、指导、评价学生形势与政策社会实践。“4”即“四个结合”,即校内第二课堂、志愿活动、专业实训、网络讨论四种实践形式相结合。校内第二课堂形式的实践教学在宣传部、学工部参与下组织实施,宣传部聘请校内外专家作形势与政策实践报告,学工部组织学生参与,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安排学生撰写心得体会。志愿活动实践由团委、学工部组织实施。专业实训形式的实践教学由教务部门、各院系教学单位组织实施。网络讨论主要依托校内外专题形势与政策宣讲平台开展,敦促学生自主网络学习,健全网络学习管理机制。
(2)建立以专题网站为主体,以QQ群、微信等网络新媒体为重要支撑的复合式形势与政策网络教学平台。
要充分利用校园网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畅通校内有线广播、电视,及时宣传报道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新闻事件等,加强正面引导。
网站信息承载量大,可以存储、传播较大的数据和信息,如专家讲座、时事DVD、学生论文(调研报告)提交、论文(调研报告)甄别评价等可由网站完成。QQ群、微信交互性强,可以作为实践辅导和师生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
4.建设一支以精干的专职教师为骨干,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为主体,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配备高素质的专职教师负责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学校党政领导、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哲学社会科学相关学科的教师承担一定的形势与政策教学任务。聘请地方党政领导、知名企业家、社会各条战线的先进人物担任特约报告员。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育培训。充分考虑这门课难度大、变化快、备课耗时多的特点,合理计算专兼职教师的教学工作量。
5.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研究工作。重点研究马克思主义形势观和政策观等基本理论、基本观点,研究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密切关注国内外大事,及时准确把握动态,不断增强教育教学的敏锐性和时效性。